細胞治療百家爭鳴 成年度熱門關注項目
在論壇專場中,日本癌症免疫學會(JACI)理事長 Yutaka Kawakami 分享慶應義塾大學(Keio University)附設醫院在癌症臨床的治療經驗,其分享案例包含子宮頸癌、乳癌、肺癌及黑色素瘤等。 Yutaka Kawakami博士著重於各種癌症腫瘤微環境的免疫狀態與機制,並嘗試結合免疫療法、免疫檢查點抑製劑,以及以T細胞為基礎的過繼性細胞療法(adoptive cell therapy ),以期發展出對癌症有最佳效果的免疫治療。從其分享中可見使用對腫瘤抗原專一的T細胞,可以誘髮長效的反應。此外,透過生物標記物篩選患者、選擇合適的免疫治療方案,可使原先接受標準治療(化療、標靶治療)的患者五年存活率提升。而整合多種免疫療法(免疫治療+免疫檢查點抑製劑+T細胞為基礎的過繼性細胞療法)的治療方式,可使原先對免疫療法無反應的患者,產生良好反應,進而提高五年存活率。
美國洛杉磯希望城癌症醫院(City of Hope Cancer Center) 主任 Jeffrey Weitzel,則以基因層級的角度分析婦科癌症(乳癌、子宮癌),包含婦科癌症常見基因變異的臨床意義,以及游離DNA (circulating cell freeDNA, cfDNA) 在臨床上的應用,他強調轉譯醫學的研究在基因癌症風險評估、全方位標靶治療、基因流行病學的重要性,透過檢測與分析cfDNA不僅能及時呈現當前的腫瘤狀態,作為生物標記物使用,更能檢測生殖細胞的基因變異,評估罹癌風險。此外,由於以基因作為標靶選擇的個人化治療逐漸增加,使得生殖細胞與體細胞變異檢測的重要性與日俱增,不同於過往大多以體細胞變異為主要檢測目標,數據指出15%卵巢癌患者的生殖細胞有BRCA變異;三陰性乳癌的案例中,有一半的BRCA變異來自生殖細胞,因此檢測生殖細胞的基因流行病學分析對於實踐精準醫學更顯重要。
除了癌症治療上常提及的免疫細胞,在其他種類的細胞治療領域亦有亮眼的發現,日本東北大學(Tohoku University )教授 Mari Dezawa 深耕幹細胞研究多年,尤其是間質乾細胞(mesenchymal stem cell, MSCs),不僅發現將人類 MSCs 誘導成為神經及骨骼肌的方法,更從間質組織中找到內源性人類多能幹細胞—Muse cell (multilineage-differentiating stress enduring cell),其相關研究發表於多篇論文,指出 Muse cell 具備相當優異的組織修復力,其分佈在各種組織間進行修復作用,也因此可能與人類長壽與否有著相當程度的關聯,在動物實驗中已證實 Muse cell 可治療、改善大鼠的行走能力,且透過靜脈注射即可進入身體循環,修復血液、心臟、肝臟、骨骼肌等受損部位。 Mari Dezawa 認為 Muse cell 有望開發成為生物標記物,此外更可能是未來再生醫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文章来源:https://geneonline.news/cell-therapy-a-hundred-schools-of-thought/